BD半岛居住建筑范文
浏览次数: 发布时间:2023-12-13 22:39:35

  BD半岛老年问题涉及千家万户,关系到每一个人,特别是老年人的居住问题直接影响到每一个家庭,影响到社会各个层面。对老人来说,谁都喜欢在一个舒适安全的居住环境里享受晚年生活,可是,在安康小区、绿色小区、精品小区遍地开花的今天,老人在家中发生摔伤、碰伤的事却屡屡见诸报端,冲击着每一个有老人家庭的视野和神经。住宅设计应如何适应老龄社会,如何满足老年人的住房需求,已成为我们所面临的、迫切需要考虑的问题。面对我国老龄化人口越来越多这一趋势,面对大量增加的“银潮”,一些专家认为,我国现行的住宅体系在设计理念上对老年人的需求考虑不多,国家颁布自2003年9月1日起实施的国家标准《老年人建筑设计规范》(GB/T50340-2003)未能得到很好落实。因此,尽快建立能够适应老龄化社会需求的建筑住宅体系已刻不容缓。

  针对老年人健康及行为不断发展变化的特征,建设部和民政部1999年了《老年人建筑设计规范》,然而我们有关老年人建筑研究方面的成果还不多,而国外已经有了相当丰富的成果。国内外老年人的居住建设设计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1)1996年在德国建成的韦塞尔老年人公寓很好的解决了老年人的部分需求。为了满足老年人的交往需求。建筑设置了宽敞没有顶的走廊,并且在食堂外面设计了一个露台,它既加强了室内室外空间之间的联系,又为老年人饭后的交往提供了一个便提舒适的空间。在建筑材料的使用红色面砖,这是在韦塞尔地区大量使用的一种建筑材料。红色面砖的使用,给人温暖亲切的感觉,消除老年人害怕冷漠的心理。红色面砖墙体在转角处被处理成不连续地薄片形式,很轻盈,建筑凹凸有致,部分架空,一切都是为了避免给老年人带来沉重感。

  (2)在人口老年化问题出现之前,我国的许多城镇为社会上的孤寡老人,建立了一些救济性、福利性的养老院。如今我们已经处在老年化社会之中,随着传统家庭结构和观念的改变,社会养老养已经成为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养老院已经不仅仅是供孤寡老人使用,许多子女不方便照顾的老人也将家安在了那里。养老院和老年性质的居住建筑成为今后我国老人的主要养老之地。

  (3)养老院和老年性质的居住建筑决不是孤立设置的,它主要的目的是方便老人之间的相互照应和交流。最近几年,在发展中国家,为了不断的提高老年人获得更美好生活的可能性,正在选择“自助而助”的政策,既制定一种鼓励和促进老年人积极参与社会发展的国家政策,使老年人既是社会发展的行动者,也是社会发展的受益者,反映了对老年人的正确认识和尊重,鼓励老人自立自强。因此,老人理想的“伊甸园”,实际上就是具有社区服务格外医疗设施支持的准家居环境,是真正的“老年人之家”。但是在我国,目前老年人居住建筑不是设计成宾馆式独立的形式,就是设备质量环境太差,走向极端,不能普遍为大部分老人使用。

  从少年,青年,中年,一路走到老年,人的心理和生理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步入老年以后,人在心理和生理上发生与青壮年完全不同的情况,叫做老化现象。主要表现有身体功能的变化、感觉功能的变化、心理功能特征的变化、生活结构的变化等。据研究表明,老年人需求的方面比其他人群更多,这包括:

  (1)健康的需求:老年人常常能感觉自己身体的变化,尤其是70岁以后,人体生理功能的衰退是显著的。对于健康的需求是老年人普遍存在的一种心理状态。人到老年,常有恐老、怕病的心理,所以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老年人更关注自身的健康状况。

  (2)工作的需求:这对于退休的老年人更强烈。他们大多尚有工作能力,聚然间离开工作岗位肯定会产生许多想法,他们有的希望再次从事工作,以体现自身价值。

  (3)依存的需求:人到老年,精力、体力、脑力都有所下降。有的生活还不能完全自理,这时他们希望有人照顾,尤其得到子女的亲自照顾。子女的孝顺,将会使他们感到有所依靠。

  (4)和睦的需求:到了老年,人更希望自己有个和睦的家庭环境,不管家庭经济条件如何,只要全家和睦,邻居关系融合,互敬互爱,互相帮助,老年人就会感到温暖和幸福。

  (5)安静的需求:老年人一般都喜欢安静,怕吵怕乱,有些老年人就怕过星期天,这一天子女、儿孙都来了,乱嚷嚷地度过一天,对老年人来说,这样的星期天是“苦恼的星期天”。

  (6)支配的需求:老年人原来多为一家之主,掌握家中的支配权。但由于年老后社会经济地位的变化,老年人的家庭地位、支配权都可能受到影响。这也可能造成老年人的苦恼。

  (7)尊重的需求:老年人离开工作岗位可能会情绪低落,如果得不到尊重,就会产生悲观情绪,甚至不愿出门,长期下去,则会引起仰郁和消沉,埋下疾病的祸根。

  (8)求偶的需求:丧偶对于老年人来说是极其沉重的打击,丧偶后生活寂寞,心理表现无助,有很强的找个伴的愿望,希望有人照顾。

  设计老人住房时,从目的性、方案及实际设施上要考虑到他们的起居、日常事务、个人爱好习惯、社会接触及文娱体育活动等方面,以体现他们早先生活方式的连续性,最重要的目标就是尽可能长时间维持其独立生活能力。从生理学角度研究发现,人进入老年后,身体机能退化,功能降低。这些都决定了老人相对而言身体较虚弱,行动迟缓,体力下降,这就要求老年人的住宅设计应从方便和经济角度出发,占地宜小,室内空间紧凑,使老人平时的生活自理和日常活动的困难最少而且省力,应使防火设计能保证最大安全。老人一般都喜欢宁静,怕吵,尤其是儿童的吵闹,因此外界的环境及室内的环境也应高度宁静。而从建筑心理学出发,老人一般都较敏感,心理承受能力相对较差,容易产生孤独感和被抛弃的消极心理,因此建筑室内布置应宽敞明亮、居住舒适,建筑造型应富有生活气息,不应看上去像在社会福利机构。因此,在老年人居住宅的规划与设计上,应从以下几方面加以充分考虑:

  (1)从空间(消除室内高差)、装置(设置扶手、地面防滑)、设备(紧急通报系统、安全电热源)、管理员或护理人员等方面对应老年人日常生活中的安全性,做到紧急时刻可立即采取措施。从环境行为心理学的角度出发,考虑大多数老年人常年形成的居住习惯,提供传统形式的室内空间。从建筑人类工程学的观点出发,在家具、卫生器具的尺寸方面符合老年人的身体特征。

  (2)考虑老年人的户外环境设计特色。在老年社区,首先考虑到要弥补老年人减退和丧失的机能,住宅区的道路系统、交通组织应以保护老龄人的行动为基础。社区内应采用人车分流或部分分流的道路交通结构,增加社区感和安全感。合理安排适合老年人的公共服务项目,如老年活动中心、老年大学、中心等;有足够面积的室外活动场所,保证老人户外活动的需要;适当布置绿化、喷泉、亭子、长廊等建筑小品。在庭院或绿地的局部设立自然的屏障或遮挡视线的树木,配以桌椅、灯具等,可为老年人提供一个具有私密、隐蔽、安全特征的用来休息、交谈的安静场所。在具体设计中,要考虑室外环境的开阔平坦。无障碍物的绿地则为老人或残疾人行进、散步、晨练提供了场所。其次是室外环境的卫生性。小区应有良好的通风、日照条件,防止噪声和空气污染,给老年人一个卫生、健康的生活环境。

  (3)加强社区服务设施和服务内容。针对老年人开发建设的老年社区规划的基本要求是从老年学、社会学、心理学、美学和医学等新角度来研究和设计老年人的住区环境,在规划设计上为老年人提供恰当的生活条件,满足老年人在生理、心理和社会方面的种种特殊需要,以充实他们的生活内容,提高生活质量。另外,随着科技的进步,可以在社区中扩展智能环境,达到及时、有效为社区中老年人服务的目的。例如住宅区的管理中心应能及时对诸如有害气体的泄漏、火灾、医疗救护、意外事故、求助等主动提供紧急帮助。此外,为老年人服务的各项设施的位置和环境也必须结合社区规划,否则难以充分发挥作用。

  建国初期我国的建筑以苏联式建筑发展居首,改革开放以后便更多的发展欧美现代式样的建筑风格,大量新型居住建筑设计丰富了我国的住宅建筑文化,使得设计一直处于巨变之中。自上世纪90年代开始,我国传统建筑风格得到长足发展,逐步形成古典同现代、生态同科技结合发展的特色建筑类型。本文从中式居住建筑自地基和周边环境到上部建筑设计原则入手,分析了总平面布置设计和建筑设计内容,探讨了中式住宅建筑规划设计情况。

  中式居住建筑对地基和周边的环境讲究颇多,优越的地理位置和环境优势非常重要,参见古式的住宅建筑,其不仅讲究建筑周边的交通环境,更多的考虑了风水、气象及日照等。地基的设计一般要求地势平坦,形状上要求规则,由于对风水近乎苛刻的要求,很多住宅建筑设计者要进行选址历史的考察,保证建设地区基础清洁明了。地理位置上通常选择交通较为便捷区域,要求周边环境充分照顾住宅楼的日照采光,使用日照的间隙造成视觉的通廊效果是常用的设计手段,以此来缩短建筑相对的距离。建筑整体选择南北的朝向,充分利用场地的长度和宽度,做到对占地面积的节约。中式居住建筑之中充分发挥水的灵性,能够让居住者感受的是清新自然,同自然的无比亲近。

  进行中式居住建筑方案的规划设计的时候,必须坚持人本主义设计原则,人性化的创造生态型的居住环境。现代中式居住建筑多采用我国传统形式的院落式组合依据的建筑布局,道路系统中人与车分道行动,保证便捷的同时充分考虑安全因素。通常要采用同景观设计和住宅建筑相结合室外活动场地的规划布置,重视垂直的绿化及空间立面的绿化生态设计理念,每户住宅都做到推窗即可见景,增加所设计住宅的景观价值和综合效益。环境空间之中都需要有水体的衬托,一方面是改善环境的质量,调节独立环境的小气候,另一方面融入传统的水灵动观念,汇集古典风韵。景观的布局之中要充分运用当地的园林建筑设计手法,以本土的风格装点住宅,营造出传统的园林建筑独特意境。济南中建集团完成的瀛园中式居住设计,就属于典型的中式规划居住设计类型,其依水而建,周围环绕柳树,实现人与自然的高度和谐。

  南北分排的布局设计是中式布局设计常用的手法,通过建筑物环绕围合形成既相对开放又有封闭态势的空间系统,这就是传统住宅庭院式的建筑结构较为突出的特色。设计建筑布局时既考虑相对的单体建筑独立性,充分考虑私人场所的独立空间要求和安全印象,同时要同周围建筑具有围合性,提升入住者归属感。

  由于城市空间的紧张,建筑占地的限制,我国当前的居住建筑都难以实现完全人车分道运行系统的要求,而中式住宅建筑对这方面要求又较为严格,需要巧妙地进行道路规划布局设计。南北布局的居住建筑群中,比较常用的方法是设置东部入口小区广场,建立以广场作为基点,沿着中心区建筑完成环形的道路路线。南北部入口设置小区管理处,利用管理部门建筑截断道路,以停车场加以配合,但是当遇到紧急的情况的时候还可以移走停车场形成广阔的环形路线。居住区车辆进入小区之后沿道路直接进入居住住宅车库,设置多道尽端式的道路系统,减少车辆堵塞概率,进而控制居住区噪声干扰。

  中式居住小区建设的灵魂就在于其生态环境,设计良好的环境一方面改善了居住者生活的质量,另一方面提高了居住建筑的品味,还可以为开发商带来丰厚的经济效益。大量当前的中式居住建筑设计者同业主都开始追求现代的生态建筑设计目标,对于景观的设计不再拘泥于几何化模式方法,重视绿色情境中的自然生态。水灵动的充分发掘是现代中式居住景观常常追求的主题,其能够表现出丰富的古典水文化内涵和灵动的生态活力。居住环境的设计决不能简单设定为单一内容,通常要富含几组景观互相穿插,在园林建筑风格之中相互协调统一,结合传统住宅和现代生态建筑各自的优势。

  中式居住建筑的户型考虑的因素较多,主要是从人本主义思想出发,结合实地的建筑要求和建筑特色发展方向,综合选择。首先要做到各户都能够明卫、明厨、明厅且明卧的布局要求,实现居住环境日照采光的完美优势,保证居住者的生活情调。其次,朝向上要使得每个居住者户型都有两至三间房间在空间上是朝南向的,还要保证至少有两间居住的空间朝向所看到的景观质量。再次,基于我是窗地比足够要求的保证,适当设置大玻璃低窗台的窗户,内部设置防护栏杆,阳台到起居厅间用落地的玻璃门形式,以保证日照采光的良好性能和精致的景观视野。另外,每户都需要设置玄关形式的过渡空间,结合对储藏空间设计,继而避免开门即见厅的效果,营造出完美空间上的层次效果。汾阳市杏花村居住小区每个户型的外观以裙楼衬托主居住楼,典雅高贵,充分表征了传统文化的底蕴,同时融入现代建筑材料加以实现。

  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天人合一、返璞归真思想在居住建筑以生态融入性能良好地表达了出来,成功的中式居住建筑对生态化设计的重视程度非常高。引入生态环境的设计手法,要设置每层窗外的飘板,一方面遮阳防噪声,另一方面将空调机组放置于室外并形成立体的绿化布置效果。除了融入环境还要运用环境,居住房屋顶部除了用大型屋面板进行装饰之外还加入太阳能收集系统装置,创造干净、环保而清洁的自然能源。

  建筑的立面造型风格尤其可以展示中式建筑的东方建筑艺术及文化底蕴,加上现代化手段的运用,更能整合进富有代表性有机的元素,形成精细且有序的完整统一整体。色调上要注重蓝、白和灰的有机组合,线条上要中式点、线和面得搭配,运用南北方民居传统的使用技巧。竖向上分段处理,以简化的剪影形象辅以错落有致轮廓线完成上段对体现建筑的形和魂的作用;中段处以出彩的主墙面辅以低明度窗框衬托墙面,实现过渡联系段的意义;下段由于近人需要,其尺度要求非常严格,需要层次感分明而且细节上亮点细腻突出。

  目前已逐步形成现代结合古代、生态结合科技的特色建筑设计,对于中式居住建筑来说,其必须从建筑平面布置开始讲究,文章通过从中式居住建筑自地基和周边环境到上部建筑设计原则入手,分析了总平面布置设计和建筑设计内容,探讨了中式住宅建筑规划设计情况,为同行提供设计参考思路。

  [1]代国明,王川.传统空间意境在当代中式建筑创作中的营造[J].山西建筑,2011,28(12):118~119.

  [2]张永利.打造新中式建筑——洛阳盛唐至尊项目建筑设计[J].工程建设与设计,2011,27(12):31~33.

  首先是以人为本。居住建筑的最终服务目标是人,所以,设计中无论采取何种形式,都应该以人的使用目的为设计根本,在自己鲜明主题的思路下,充分发挥设计思路,寻找主题特点和元素,从环境、功能、目的、文化背景等综合因素考虑,避免只注重片面因素所产生的缺陷。应该考虑随着新技术所产生的先进功能,如监控系统、电子商务服务系统、节能节水系统等在设计中应用,保持居住建筑的相对先进性。

  其次满足综合技术指标。居住建筑的经济指标,它既决定了居住建筑的建造成本,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居住人群的认可程度。

  另外注重建筑与艺术的结合。居住空间在一定程度上,需要结合制定的主题,进行艺术的创造,它不仅体现在景观设计上,还体现在单体和群体上。将单体、群体和景观环境完美结合,保持独特的韵律和文化品质,以特有的艺术主题和符号装点建筑,整齐而不呆板,赋有韵律;变化而不凌乱,展现均衡。做到建筑、艺术、文化、景观的完美结合。

  居住建筑,往往是以群体的方式出现。赋有生命力的居住建筑,应该从总体大局出发,考虑外观设计与周围建筑环境想协调,彼此协调且能容人周边的环境,避免只考虑自身的建筑效果,忽略周围环境的因素;群体居住小区的设计应当注意色彩与小区主题的协调一致,平面、立面布局赋有变化,在满足规划要求的前提下,错落有致,相得益彰。

  从单体效果上,应该注重和谐,在造型上、色彩上、与自然环境相互融合,努力挖掘主题的元素符号,突出造型、色彩、材质的特点,丰富居住建筑的主题表现力,体现出人文、文化的特色。对色彩加以提炼,表现色彩的多样性和丰富性,塑造建筑风格。

  今天的居住建筑已经不仅仅限于居住,人们对环境的要求越来越高,文化因素与建筑的结合越来越紧密,所以,挖掘文化元素也是十分重要的,将城市历史、文化、民俗融于居住建筑的设计中,可以极大的丰富居住建筑的内涵,提升居住建筑的文化层次。

  质量完善美好的内在生活环境,包括符合美学尺度的建筑空间,便捷的生活系统,安全的居住环境,完备周到的服务设施,需要从很多细节设计人手才能打造一个好的居住。

  客厅:在现在居住建筑中,客厅一般作为居住建筑的公共性区域核心,布置时尽量减少交通面积,提高使用效率,兼顾会客、进餐、家庭休闲娱乐的功能需要,留足开间、进深的尺度空间,满足家庭不同成员的需求。

  厨房:有足够的操作空间和操作流程方便,注意上下水、热水、天然气管线综合,在设计中了解的表、阀布置位置,执意防火、防暴防护要求。卫生间:随着家庭条件的改善,卫生间的设计要求越来越高,居住的主要给排水系统、热水系统等都集中在卫生间中,而且装修要求也较高,所以,在设计卫生间时,要注重卫生间空间尺度的合理性,无论装不装浴缸,都应该考虑其位置布置的可能性,给以后改造流足余地,空间应该有足够的舒适性。

  书房、健身房:随着社会生活、工作节奏的加快,在家庭中要设计有充电和调节生活节奏的环境设计,所以就有必要在条件允许的条件下,设计书房和健身房,该空间设计应该有充足的采光和良好的通风环境。

  采光:不同地区应该按所在气候分区满足日照要求,其居住平面布置间距一定要通过计算,绝对避免有无直接采光通风房间的户型。还应该避免光污染和楼房间视线干扰的产生。

  通风:尽量采用自然通风的居住户型,在不能满足直接通风的居住户型中,应该考虑侧向通风,防止局部死角造成的通风不畅,或在局部之中造成有害气体的集中排放。卫生间应尽量考虑自然通风。并按规范设计通风道。

  完善的居住设计必须有好的设备配套。包括给排水、采暖、供电、电视、电话、网络、门禁等设施。其中弱电智能(网络、通讯、保安、服务系统)居住建筑在设计时必须考虑将居住、休息、交通管理、通讯、文化、公共服务等复杂的要求结合起来,以计算机网络为基础,把各种变化因素考虑进去进行设计,比如实现物业管理自动化、水电抄表收费的主动化、放火防盗和应急服务的自动化、门禁、电梯、路灯的管理自动化,以提高居民的生活质量和品质。

  在总体因素上,要有完善的公共设施系统如变电所、水泵加压房、交换站(锅炉房)、消防控制室、燃气调压站等,还应该考虑数据交换站、保安监控室的合理位置布置,在现在的居住建筑中物业服务会所也是必须考虑的重要因素。在居住建筑设计中,可以考虑为住户预留一定的空间余地,以便住户的更新改造和个性的发挥,在设计荷载、结构形式、建筑材料的使用上综合考虑。

  某建筑大厦建筑高度为90 m。地下2层为停车库和设备用房,地下1层有部分空间招待所大堂、餐厅和厨房等。第6层以上为“双塔”式主楼,其中第6层为设备转换层。西塔楼第7层~14层为招待所的客房及其会议室,第15层以上为居住。东西塔楼的第16层为消防避难层。该大厦用地地块呈方形,但是,要在占地面积有限的基础上,创建出集居住、旅行、娱乐和商业于一体、容积率高达10的“无限”空间,非超高层建筑莫属。该大厦的设计具有4个特点。

  (1)大厦的功能多,建筑师运用建筑设计手法,在总平面设计理顺其人流、车流交通以及各层面的休闲空间。

  (2)在地下1层局部和地上5层商场的建筑设计,将新的商业概念引入建筑―――快乐购物,休闲购物。

  在总平面设计中,我们力求“更为合理利用处理公共空间中组团绿地的私密性和共享性的关系,合理规划以避免居民进入非生活区,合理利用通道解决建筑和环境间关系等”。该大厦内设商场、超市、风味小吃、招待所、社区游泳池、桑拿及居住等,其功能之多在高层建筑亦不多见。处理好车流和各个层面人流的水平和垂直交通流线,是总平面设计的关键。本工程充分重视流线设计,将商场、超市、招待所的人流出入口分设于建筑的南侧和东侧,直接面向公路两侧,为招徕顾客和旅客创造商机。两幢塔楼居住,商场货物仓库,以及招待所内部人员和货物出入口,均设于北面。地下汽车库两个出入口,分设于东北角和西北角。这样一来,各股人流与车流各行其道,互不干扰,泾渭分明。

  建筑的高容积率虽然给环境设计带来了一定的难度,但是绿化和休闲的空间设计仍然是设计的重墨之处。当今社会,环境的优劣越来越被购房者、商场业主和入住招待所的旅客所关注。该工程地处道路的路口,是交通汇合处,绿化景观将成为道路绿化空间序列中的一个节点。因此,该大厦的绿化景观的设计重点分为四个部分。

  (1)南面商业广场绿化,结合两条路的城市道路绿化的节点空间与广场绿化穿插设置,使之融成一体。这就提供给市民一个较舒适的购物环境。

  (2)在大楼呈加斜角的“L”型的半围合的西北角,即两个塔楼居住的出入口处,设计一块面积约600 m2开敝的绿地空间。以此作为住户纳凉、休闲和小憩的场所

  (4)在第16层的弧型联体屋面上,设置游泳池。虽然游泳池的面积不大,但却为住户提供了夏天炼身、儿童嬉戏的场所。“以人为本”的绿化设计,也使各个组群的人都各得其所。如图1所示。

  该大厦引入的是快乐购物和休闲购物的新理念。人们在每天的劳作之余或休闲时间,走进该大厦购物,饿了、渴了或累了,可以走进风味小吃品尝一下。

  大楼立面造型设计力求简洁,以突出高层建筑的整体效果,没有过多的装饰。建筑形象既要服从经济繁荣时期的商业性需要,又要兼顾居住环境的朴实与温馨,以免建筑设计流于形式,弄虚作假、华而不实。因此,设计中采用彩色涂料饰面,运用现代国际流行的多彩设计手法,用木瓜色、藏青色、浅棕色、深棕色等4种颜色涂料配以局部蓝色玻璃幕墙。多彩颜色设计,可以反映商业建筑的热烈、朴实的体型,表现居住建筑的温馨。

  整幢建筑除局部使用玻璃幕墙外,外墙窗均采用白色塑钢窗。虽然塑钢窗并非最先进的窗型材料,但是比起现在通常使用的铝合金窗,具有导热系数低、耐腐蚀、耐磨擦、抗老化和易清洗等优点。塑钢窗材质表现出与人的亲和性,特别在冬天,它比起冷冰冰的铝合金,人们更愿意接近和触摸。由于塑钢窗的导热系数低,无论在北方取暖的建筑里或者在南方空调制冷的房间里,它均是节约能源的好材料在居住除分户墙之外,户内隔墙都采用泰柏板轻质隔墙。所谓的泰柏板,就是在两片钢丝网中间夹着难燃材料岩棉。安装上墙之后,再两面抹灰。轻质隔墙的选用,使结构荷载减轻,减少结构的造价和投资。这种材料比起GRC墙板,防水的效果更好;比起多孔砖墙,因其厚度仅100 mm而节约了户内结构面积,故使用面积更大;比起轻钢龙骨TK板墙,它的隔声质量更好。建筑师并不是简单地整齐地安排空调室外机位置。在超高层建筑设计中,考虑到安装室外机的安全问题与大小不一的空调室外机,会给立面造型带来的负面影响。为此,我们在每户其中1间~ 2间房间的窗台下,设计了假阳台。这样的栏杆挡住了室外机,给城市一个较好的景观;安装安全,且室外机的热气散发快。冷凝水统一组织排放到PVC立管中,净化外墙,避免上下层住户之间的相互干扰。因此,在裙房屋顶上设计游泳池,显然是不可行的。游泳池理所当然地设置在两塔楼之间的椭圆型联体的屋顶上。

  综上所述,居住建筑需求从空间需求向生活质量需求转变居住建筑设计注意在以下几方面要特别用心:

  (1)树立的节约能源、环境保护意识,从建筑体、建筑材料、建筑设备的选择等方面考虑,从建设的源头―――设计抓起,执行节能减排、保护环境的国家基本国策。

  (2)树立安全观念,重视的消防设计,注意从防、堵、灭、逃、救几个环节周密考虑。不但注重单体建筑消防设施、通道、防护距离的设计,还要注重居住区消防设施配套设计,相关专业密切配合设计出安全、可靠、合理的消防系统。

  (3)树立以人为本、和谐共生的理念,创造绿色、文明内涵、有文化传承的居住建筑。景观设计越来越被人们重视,人和自然环境的和谐,建筑和自然环境的和谐,尽量做到集自然的元素树木、花草、流水、山石和非自然因素灯光、道路、建筑、雕塑、人文为一体,创造出回归自然的氛围,与建筑主题风格、当地风土人情,风俗习惯相一致,尽量采用当地的材料,因地制宜,创造出人性化、生态化的居住环境。

  [3]顾馥保主编,《城市居住建筑设计》,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2007. 08

  我国的人口基数比较大,随着近几年对人口数量的控制,造成我国人口出现老年化状态,因此针对老年人居住的建筑设计越来越多,本文就以老年人居住的建筑作为研究对象,重点对老年人这个比较特殊的群体的特点进行了分析,并针对老年人居住建筑的设计中比较常见的一些问题进行了探讨,对适合老年人生活和居住的新型建筑设计进行了论述,并发表了自己的一些意见和建议,希望能为发展我国的新型老年人建筑设计提供了一定的设计参考。

  随着我国人口和经济的发展,我国的社会人口结构的老龄化问题已经变得越来越突出,因此老年人居住建筑工程的建设也受到越来越多的重视。我们作为建筑设计人员在建筑设计时,必须努力设计出既能符合老年人的体能、心态特征又能满足建筑物的安全、适用、卫生等基本功能要求的新型建筑,然而新型老年人建筑在设计、建造中的问题中最为关键的是建筑设计的合理化及实用性。因此本文从设计角度对新型老年人居住建筑的问题以及未来的发展方向进行了一些论述。

  老年居住建筑的设计原则:1、依照老年人的体能心态特征以及心里需求特点进行设计建造,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2、保证老年人居住室内外的环境安全,坚持周边空间自然环境条件适宜的原则;3、方便家人及家庭对老年人的照顾、护理,坚持社会交往互动相适应的原则。

  1、由老年人的年龄可以分为自理、介助以及介护的要求,我们需要根据的不同的年龄段进行设计。由于自理、介助以及介护的不同老龄阶段的老人在心理、行为、生活方面的不同,造成对居住建筑的内部空间环境的设计以及外部周边空间环境的设计也会随之有所区别,新型的老年建筑要根据不同的受众的群体以及个体进行有针对性的设计。

  2、新型老年居住建筑需要进行无障碍设计,因为老年人的生理及心理具有特殊性,所以使得老年居住建筑的设计必须符合这种特殊性需求的要求,因此无障碍设计是老年居住建筑的核心问题。对于无障碍设计应该从室内与室外的建筑空间的组成部分进行考虑,室内部分主要有:起居室、客厅以及卫生间等几个主要的组成部分,室外部分主要由:出入口、道路、公共休息设施、绿化以及照明等主要的组成部分。

  3、新型老年居住建筑的公共服务要进行特殊功能设计,随着社会中的家庭结构正向小型化结构的发展,造成老年人与其子女在一起居住的情况也在越来越少。这些情况都要求老年居住建筑必须具有完善的社会化服务体系以及完备的社区服务体系。此外对于丰富老年人群体的精神需求也是我们进行建筑设计时,在公共服务需要方面需要解决的非常重要的现实问题。因此对于研究老年建筑设计最初的单一设计到目前的新型老年居住建筑已经有了许多相应配套的生活服务机构,例如建设老年俱乐部、医疗站以及老年康复中心等方便老人的机构。

  根据老年居住建筑中的要求,需要对适应不同老龄阶段老人的老年建筑在不同功能上的进行区分设计,使其完全的符合老年人居住的特点。然而在进行具体设计的过程中很容易忽略这种按照功能划分的细节设计,在旧的老年居住建筑设计中往往仅考虑到“老人”这个条件,因此在新型老年居住建筑设计中必须对使用者的对象特点进行深入的分析,认真考虑存在的每个细节问题。在设计时应该分别对待自理、介助以及介护这三种衰老程度不同的老年人进行建筑结构功能的设计,充分体现出不同对象的功能需求。例如在一个比较大的建筑空间内要对一种、两种还是三种情况的老人进行充分考虑,并根据具体建筑的不同需求,从建筑功能的总体到细节,全方位的进行设计,这种做法是解决功能设计问题的十分必要的措施。

  老年建筑的无障碍设计是根据在设计时对建筑或者环境的改良来帮助老年人由于丧失或减弱的生理以及心理机能的措施,该设计可以提高他们的生活自理能力,从而改善其生活质量。因此在老年居住建筑中的无障碍设计有着十分重要的地位,在设计中存在的问题我们可以在室内和室外两方面进行分析:

  室内设计问题容易出现的地方主要在卧室、客厅及卫生间,这三个房间之间的无障碍设计主要问题是对于通道与家具的空间布置的设计。在对老年人活动最为集中重要空间进行设计时,空间布置上应该考虑发射式的连通布置,用简捷的通道方式来联通各个房间。在对各个联通环节的门口进行设计时要充分的考虑进入与倒出的空间需要。室内的地面是一个最重要的环节应该采用橡皮砖等防打滑的地面材质进行设计。

  ①出入口及路面,老年住宅的出入口以及交通区域等公共空间与老年人的关系十分密切,也是在无障碍设计中常常容易被忽视的地方,在对老年人活动的必经之处的路面设计时,空间角度设计要尽量缓,路面的铺设不仅要舒适,而且还要充分考虑防滑问题。我们可以通过进行一定的绿化以及划分空间来设计公共区域措施,为老年人提供比较理想的交通空间。

  ②社区服务空间,在老年居住建筑的社区要设计完善的公共服务设施,主要设施有老年人活动室以及医护救助站等。在旧的老年建筑设计中对于公共社区的设计仅仅是依照普通的标准来进行的,对老年人的特殊需求考虑比较少。因此在新型老年建筑中应该设计公共休息室以及无障碍座椅等公共服务设施,以期满足不同阶段老年人的需求,还应该设计拥有一些应急的智能设施的医疗救助站来完善老年人的服务。

  现有的绝大多数老建筑公寓社区,对于公共服务的配套设施主要是根据普通人的使用要求进行设计的,在新型老年建筑设计中应该不仅仅有配套设施,而且还要专门为老年人设计,使其能供老人使用方便。例如老年公寓就设在普通民居住宅楼里,就会对需要年纪较大或使用轮椅的老人造成使用极其不方便的现象。因此在公共服务设计中我们必须充分的考虑老人们的方便的问题。

  通过对上面问题的探讨我们应该发现新型老年建筑不仅仅再是原来的单一模式,而是可以满足老年人居住的多元化与综合化的建筑,相信在不久的将来会更加完善。因此我们要不断对老年人居住建筑的设计进行完善,以下的几种措施希望能够对优化老年居住的新型建筑的设计: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在新型的老年居住建筑中设计、配备一些完善的智能措施不进可以使老年人更加方便,而且能使家人和服务人员更好的为老年人服务。例如在室内及室外安装人性化的智能电子控制系统等设计措施可以将起到关键的辅帮助;设计缓坡道的滚动传送能够对老年人生活进行改善,是老人的活动非常的便利。

  不仅要在老年人的家以及社区的周边设置便民的社会及公共服务体系,为老年人提供给老年人完善的、所需的基本服务,而且还要定期开展老年人精神娱乐活动,使老年人能切身体验便利的生活。只有深刻的老年人所需才能改进和完善老年居住建筑设计。

  老年人居住建筑的设计、建造还有许多地方要我们去不断的完善,本文仅从设计角度对新型老年居住建筑进行了一些的探讨和研究,并对未来发展方向提出了一些自己的意见和建议,希望能对新型老年人建筑的设计提供一些有益的参考。

  [2]李鸿烈.《老年居住环境设计研究》.重庆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2.12.

  市场经济中,人们注重“性价比”的关系,即购房者希望以经济的价格购得最理想的住房。“理想住房”包括住房的交通位置、使用面积、采光、通风、房屋结构、空间可塑性等。

  然而在市场经济迅猛发展的今天,一方面,居住用地日趋紧张,环境压力日益增大。为了保证人们的居住空间,大量标准化住宅小区应运而生。使忙碌的人们在城市中拥有了自己的生活空间。但这些空间都有着类似的、固定的建筑结构,丧失了独立的性格和气质,让人们感到了单调和无奈。另一方面,随着物质文化生活的丰富,人们越来越注重精神享受,使得个性化、多样化的审美观得到兴起。正如约翰考斯比特所言:“在一个比较短的时间里,单一的大众社会已经分成许许多多形形的人群,他们具有多种多样的情趣和价值观念”从非此即彼的选择到多种多样审美情趣的满足,便是当今社会的审美需求。

  当今社会注重人性化设计,而我们所面对的,一方面是面临用地与环境紧张所导致的居住建筑的单一性,另一方面是人们个性化、多样化审美观的兴起。为了解决这一矛盾人们不得不靠装修的软功夫实现居住空间的人性化、个性化。然而对于居住人性化、个性化的实现,建筑本身才是最基础的依托,当这种依托变得僵硬、呆板时,再多的装饰也起不到本质的改变。真可谓:“安得广厦千万间?不难,安得创意盎然?难。”

  人们普遍具有的按照个人意愿改变现有居住空间的愿望,一方面,人们需要居住空间体现个性;另一方面,居民建筑一般法律使用权限为70年,在这其中居住者的家庭结构、年龄、社会角色、兴趣爱好都会发生变化,规模化生产的居住建筑不得不经历着一系列室内装修活动,如:①增加起居室、学习和工作的专用房或面积;②增或减卧室数量;③改变门窗洞位置、调整各空间的联接以获得自然采光和通风效果;④合并或分隔,改变空间的大小;⑤改变空间的功能;⑥更改家具布置;⑦增换厨、卫面积;⑧更换墙、地面的装修及个性化装修等。由此造成对楼体结构的破坏,建筑装饰材料的浪费。

  德国建筑师奥托在20世纪70年代提出,采用系统设计概念和工业化的建造方法,使居住空间具有最大的可变性和持续发展性。这一概念打破了传统住宅的设计理念,创造出崭新的居住方式和住宅建筑语言,这是德国现代集合住宅的先例。奥托在设计中以工业建筑中常用的预制柱子和梁作为主要结构体系,以模数为单元的前提下采用大进深,并结合地形进行错层布置。形成室内不同层次空间的联接。

  清华大学建筑学院副教授周燕珉认为:“在设计房间时,应有灵活分隔墙的设置,房间的变化可以直接调整。”理想的户型应该可以根据每个家庭发展的需要,有一定灵活变通的空间。例如,可变式卫生间。即将两个卫生间集中布置,根据住户的需要可灵活隔断或合并。在布局上还可做到干湿分离、考虑老年人、残疾人的特殊适应要求等。

  在复旦大学对面的YOZO优族项目,原为电力修造厂旧址,遗留着许多历史的痕迹,如旧仓库、机器设备等等。设计要求完成“住在仓库”这一大挑战,形成室内灵活分割的居住空间,将旧与新融合为一体。“YOZO优族”社区以打造休闲、娱乐、购物、办公、居住的“一站式”全新概念空间为目标。前卫创意的LOFT空间、简约时尚的SOHO居所、酷感个性的商铺画廊等通通都围绕着LOFT社区应有的主题设计完成。

  北京市基于对我国住宅现状的分析,提出建设者的首要任务是设法为居住者提供一个具有一定灵活性的可变空间,发展大开间灵活住宅,同时应使住户能参与住宅室内的空间划分和构件组装,应实现“设计—建设—确定住户—建设”新的建设程序。将住宅分支撑体和可分体两部分,在开间和进深两个方向均有较大的灵活性,并且向住户提供有固定厨房和卫生间的可分体,同时分户墙和承重墙尽量一致,以充分利用承重墙的坚固和隔声好的性能。注意节约能源、提高综合经济效益,

  随着我国城市化建设水平的不断提升和城市化建设速率的不断加快,养老模式随之推陈出新。社区养老成为地方政府所大力提倡并广泛推举的一项主要养老模式。这种社区养老模式一方面满足了老年人的心理需求,消除了他们内心的孤楚,另一方面又给予了他们一种舒心、健康、安全的生活环境。但是,这种社区养老还是不够完善,老年居住建筑设计的改良也刻不容缓。这就需要国家、政府的资助与扶持。

  相比于中国老龄化速度,欧美等一些发达国家就相对缓慢,对于这些国家来说,他们就将会有更宽裕的时间、经验来制定相应的对策。随着社会经济的迅速发展,经济发展稳定的国家,老龄化问题就会越发严重,因此,每个国家在处理老龄化问题时,所采取的一系列方针、政策也各有千秋。

  作为北欧福利最完善的国家,老人的居住问题就有着很好的保障,瑞典的老年居住建筑的设计有以下几种:

  (1)普通住宅,这种住宅没有什么特定性,属于常规住宅,即服务于老年人,一般人也可以居住。

  (2)老年专用公寓。这是一种专门为老人提供一些生活起居的相关服务及设施的公寓,主要是以单元为形式,资金来源于社会福利与政府资助。

  (3)公立养老院。顾名思义,这是一种公立的,主要依靠政府提供,为一些患有长期慢性病的老人和术后康复治疗的老人服务,采取统一治疗,在相同环境下,更加便利的处理突发问题的带有医疗诊治设备的住宅。

  (4)家庭旅馆。 这是高档的旅馆型老年公寓,同样也是为单元的形式,这种住宅结合了以上所有住宅的优点,方便舒适,有自己的套间,公共的食堂,专有的医院和保安系统,在保证老人可以拥有私人空间的同时,也让他们体会到了集体的温馨生活。这种家庭旅馆型高档老年公寓,也将更好更全面地服务于老年人。

  日本的老年居住模式分为主要的两大类:设施养老和居家养老。设施养老是一种专门服务于一些行动不便或者自己不能照顾好自己的老人,它的存在形式主要有三类:政府建设的福利机构、老年养生院、公共保健院等。大多的日本人会选择居家养老,虽然是在家里,但是日本的养老体制也会为这些老人提供上门服务。因而经常会出现社会上的的援助探访,这些都让日本的老年人生活更加的便利。

  对我国的老年人群个个方面的调查当中,相关专家针对我国的实际国情,对国内的老年建筑提出了一系列宝贵的建议。在我国,老年社区建筑有以下一个特征:第一,我国现在老龄化程度较为严重,社会的发展催生了人们新思想的萌生,这种养老建筑场所的建设已经不再仅为独居孤寡老人所用,更多子女因为自身原因和工作问题,不能照顾老人,便将这些场所当作他们的家。这些养老场所,以后也将成为最为主要的养老之地。第二,关怀老年人精神层面健康的重要性一直被子女等青年人忽视。老年人需要在得到别人尊重的同时,需要不断地鼓励和中肯话语的抚慰。因此部分老年居住建筑应和养老院相互依托。老年住宅的选地可综合从每个方面考虑,同样也可由老年人来选取,但老年住宅的选址需要充分考虑附近的交通是否便捷,出行是否方便,环境是否宁静等。

  从宏观的角度看,在住宅内部功能空间的设计上,空间尺度应当适宜,交通流线设置需要综合考虑,适度的公私空间保障老人的隐私同时又不影响公众空间,最为主要的还是安全舒适的居住环境。空间尺度方面需要的考虑到老年人的日常生活规律习惯。合理的交通流线既能够减轻老年人在日常生活中的劳累程度,又可以促使适宜的公私空间过渡和提供温馨舒适的居住环境,这些建筑设计对于促进老年人的身心健康和生活环境的舒适程度起着关键性作用。

  老年住宅细节处理主要分为以下的两个方面。第一,无障碍设计,区别于常规住房设计,便利老人的出行。第二,安全性设计。在确保公共空间设计便捷通畅的前提下,还要提高老年住宅的安全性能。

  这里的住宅公共空间是指楼梯走道、公共走廊、户外门厅等。基于“一切为了老人,一切方便于老人”的思想,在公共空间设计上仍需遵循“便捷无障碍、舒心且舒适”的设计原则。

  总体上看来,要保证老年人居住场所的舒适,能够让老年人有一个可以安度晚年的生活环境,这些不是建筑设计师、慈善机构,或者房地产开发商等就可以全部解决的,它需要的是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不同的地方需要采取不同的建筑风格。另一方面,国家也需要制定出相应的法律法规制度,来保证老年人的生活环境,妥善的解决老年人在日常生活和心理活动即将遇到的一系列问题,进一步完善各种养老措施保障体系。

  老年问题涉及千家万户,关系到每一个人,特别是老年人的居住问题直接影响到每一个家庭,影响到社会各个层面。对老人来说,谁都喜欢在一个舒适安全的居住环境里享受晚年生活,可是,在安康小区、绿色小区、精品小区遍地开花的今天,老人在家中发生摔伤、碰伤的事却屡屡见诸报端,冲击着每一个有老人家庭的视野和神经。住宅设计应如何适应老龄社会,如何满足老年人的住房需求,已成为我们所面临的、迫切需要考虑的问题。面对我国老龄化人口越来越多这一趋势,面对大量增加的“银潮”,一些专家认为,我国现行的住宅体系在设计理念上对老年人的需求考虑不多,国家颁布自2003年9月1日起实施的国家标准《老年人建筑设计规范》(GB/T50340-2003)未能得到很好落实。因此,尽快建立能够适应老龄化社会需求的建筑住宅体系已刻不容缓。

  针对老年人健康及行为不断发展变化的特征,建设部和民政部1999年了《老年人建筑设计规范》,然而我们有关老年人建筑研究方面的成果还不多,而国外已经有了相当丰富的成果。国内外老年人的居住建设设计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1)1996年在德国建成的韦塞尔老年人公寓很好的解决了老年人的部分需求。为了满足老年人的交往需求。建筑设置了宽敞没有顶的走廊,并且在食堂外面设计了一个露台,它既加强了室内室外空间之间的联系,又为老年人饭后的交往提供了一个便提舒适的空间。在建筑材料的使用红色面砖,这是在韦塞尔地区大量使用的一种建筑材料。红色面砖的使用,给人温暖亲切的感觉,消除老年人害怕冷漠的心理。红色面砖墙体在转角处被处理成不连续地薄片形式,很轻盈,建筑凹凸有致,部分架空,一切都是为了避免给老年人带来沉重感。

  (2)在人口老年化问题出现之前,我国的许多城镇为社会上的孤寡老人,建立了一些救济性、福利性的养老院。如今我们已经处在老年化社会之中,随着传统家庭结构和观念的改变,社会养老养已经成为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养老院已经不仅仅是供孤寡老人使用,许多子女不方便照顾的老人也将家安在了那里。养老院和老年性质的居住建筑成为今后我国老人的主要养老之地。

  (3)养老院和老年性质的居住建筑决不是孤立设置的,它主要的目的是方便老人之间的相互照应和交流。最近几年,在发展中国家,为了不断的提高老年人获得更美好生活的可能性,正在选择“自助而助”的政策,既制定一种鼓励和促进老年人积极参与社会发展的国家政策,使老年人既是社会发展的行动者,也是社会发展的受益者,反映了对老年人的正确认识和尊重,鼓励老人自立自强。因此,老人理想的“伊甸园”,实际上就是具有社区服务格外医疗设施支持的准家居环境,是真正的“老年人之家”。但是在我国,目前老年人居住建筑不是设计成宾馆式独立的形式,就是设备质量环境太差,走向极端,不能普遍为大部分老人使用。

  从少年,青年,中年,一路走到老年,人的心理和生理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步入老年以后,人在心理和生理上发生与青壮年完全不同的情况,叫做老化现象。主要表现有身体功能的变化、感觉功能的变化、心理功能特征的变化、生活结构的变化等。据研究表明,老年人需求的方面比其他人群更多BD半岛,这包括:

  (1)健康的需求:老年人常常能感觉自己身体的变化,尤其是70岁以后,人体生理功能的衰退是显著的。对于健康的需求是老年人普遍存在的一种心理状态。人到老年,常有恐老、怕病的心理,所以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老年人更关注自身的健康状况。

  (2)工作的需求:这对于退休的老年人更强烈。他们大多尚有工作能力,聚然间离开工作岗位肯定会产生许多想法,他们有的希望再次从事工作,以体现自身价值。

  (3)依存的需求:人到老年,精力、体力、脑力都有所下降。有的生活还不能完全自理,这时他们希望有人照顾,尤其得到子女的亲自照顾。子女的孝顺,将会使他们感到有所依靠。

  (4)和睦的需求:到了老年,人更希望自己有个和睦的家庭环境,不管家庭经济条件如何,只要全家和睦,邻居关系融合,互敬互爱,互相帮助,老年人就会感到温暖和幸福。

  (5)安静的需求:老年人一般都喜欢安静,怕吵怕乱,有些老年人就怕过星期天,这一天子女、儿孙都来了,乱嚷嚷地度过一天,对老年人来说,这样的星期天是“苦恼的星期天”。

  (6)支配的需求:老年人原来多为一家之主,掌握家中的支配权。但由于年老后社会经济地位的变化,老年人的家庭地位、支配权都可能受到影响。这也可能造成老年人的苦恼。

  (7)尊重的需求:老年人离开工作岗位可能会情绪低落,如果得不到尊重,就会产生悲观情绪,甚至不愿出门,长期下去,则会引起仰郁和消沉,埋下疾病的祸根。

  (8)求偶的需求:丧偶对于老年人来说是极其沉重的打击,丧偶后生活寂寞,心理表现无助,有很强的找个伴的愿望,希望有人照顾。

  设计老人住房时,从目的性、方案及实际设施上要考虑到他们的起居、日常事务、个人爱好习惯、社会接触及文娱体育活动等方面,以体现他们早先生活方式的连续性,最重要的目标就是尽可能长时间维持其独立生活能力。从生理学角度研究发现,人进入老年后,身体机能退化,功能降低。这些都决定了老人相对而言身体较虚弱,行动迟缓,体力下降,这就要求老年人的住宅设计应从方便和经济角度出发,占地宜小,室内空间紧凑,使老人平时的生活自理和日常活动的困难最少而且省力,应使防火设计能保证最大安全。老人一般都喜欢宁静,怕吵,尤其是儿童的吵闹,因此外界的环境及室内的环境也应高度宁静。而从建筑心理学出发,老人一般都较敏感,心理承受能力相对较差,容易产生孤独感和被抛弃的消极心理,因此建筑室内布置应宽敞明亮、居住舒适,建筑造型应富有生活气息,不应看上去像在社会福利机构。因此,在老年人居住宅的规划与设计上,应从以下几方面加以充分考虑:

  (1)从空间(消除室内高差)、装置(设置扶手、地面防滑)、设备(紧急通报系统、安全电热源)、管理员或护理人员等方面对应老年人日常生活中的安全性,做到紧急时刻可立即采取措施。从环境行为心理学的角度出发,考虑大多数老年人常年形成的居住习惯,提供传统形式的室内空间。从建筑人类工程学的观点出发,在家具、卫生器具的尺寸方面符合老年人的身体特征。

  (2)考虑老年人的户外环境设计特色。在老年社区,首先考虑到要弥补老年人减退和丧失的机能,住宅区的道路系统、交通组织应以保护老龄人的行动为基础。社区内应采用人车分流或部分分流的道路交通结构,增加社区感和安全感。合理安排适合老年人的公共服务项目,如老年活动中心、老年大学、中心等;有足够面积的室外活动场所,保证老人户外活动的需要;适当布置绿化、喷泉、亭子、长廊等建筑小品。在庭院或绿地的局部设立自然的屏障或遮挡视线的树木,配以桌椅、灯具等,可为老年人提供一个具有私密、隐蔽、安全特征的用来休息、交谈的安静场所。在具体设计中,要考虑室外环境的开阔平坦。无障碍物的绿地则为老人或残疾人行进、散步、晨练提供了场所。其次是室外环境的卫生性。小区应有良好的通风、日照条件,防止噪声和空气污染,给老年人一个卫生、健康的生活环境。

  (3)加强社区服务设施和服务内容。针对老年人开发建设的老年社区规划的基本要求是从老年学、社会学、心理学、美学和医学等新角度来研究和设计老年人的住区环境,在规划设计上为老年人提供恰当的生活条件,满足老年人在生理、心理和社会方面的种种特殊需要,以充实他们的生活内容,提高生活质量。另外,随着科技的进步,可以在社区中扩展智能环境,达到及时、有效为社区中老年人服务的目的。例如住宅区的管理中心应能及时对诸如有害气体的泄漏、火灾、医疗救护、意外事故、求助等主动提供紧急帮助。此外,为老年人服务的各项设施的位置和环境也必须结合社区规划,否则难以充分发挥作用。

  标准主要技术内容包括:第一章总则,第二章术语,第三章建筑节能设计计算指标,第四章建筑和建筑热工节能设计,第五章建筑节能设计的综合评价,第六章空调采暖供暖通风节能设计,第七章给排水节能设计,第八章电气节能设计,第九章可再生能源建筑应用,第十章建筑节能设计审查技术要求,以及10个附录A~M。标准强制性条文设置如下:第四章“建筑和建筑热工节能设计”15条,第六章“空调采暖供暖通风节能设计”3条,第七章“给排水节能设计”1条,第八章“电气节能设计”1条,第九章“可再生能源建筑应用”1条;第4.1.8条关于凸窗的规定内容和和第4.2.4条关于夏热冬冷地区建筑围护结构性能的规定内容,虽未列为强制性条文,但仍按强制性条文要求执行。因此整个标准共设置了23条强制性条文。

  《设计标准》在现行两本居住建筑节能设计行业标准基础上,结合我省建筑节能技术和产业发展水平,对《实施细则》进行修编完成的。标准主要技术内容既符合现行行业标准对节能设计的基本要求,又根据我省实际,有所创新。主要归纳为以下几个方面:

  2.1对我省居住建筑范围作了界定。《民用建筑设计通则》JGJ37-87(旧标准)条文说明对居住建筑范围作了界定:居住建筑包括住宅建筑和宿舍建筑。《夏热冬暖地区居住建筑节能设计标准》JGJ75-2012第1.0.2条的条文说明对居住建筑范围作了说明:居住建筑主要包括住宅建筑(约占90%)和集体宿舍、招待所、旅馆以及托幼建筑等。《夏热冬冷地区居住建筑节能设计标准》JGJ134-2010第1.0.2条文说明中,居住建筑包括住宅建筑、集体宿舍、住宅式公寓、商住楼的住宅部分、托儿所、幼儿园等。本标准结合我省实际情况,为便于建筑节能工作的统一开展,参照《民用建筑设计通则》JGJ37-87规定,将居住建筑界定为住宅建筑和宿舍两个部分,宿舍建筑包括集体宿舍、学生宿舍等,未包括招待所、旅馆以及托幼建筑。

  2.2我省重新划定节能设计气候分区,夏热冬冷地区不再执行夏热冬暖地区北区节能规定。福建省居住建筑节能设计气候区划分为夏热冬冷地区、夏热冬暖地区北区和夏热冬暖地区南区;宁德、南平和三明属夏热冬冷地区,福州、平潭、莆田和龙岩属夏热冬暖地区北区,泉州、厦门和漳州属夏热冬暖地区南区;平潭原为福州市的县级市,现为国家综合试验区,气候分区仍沿用以往规定,划入夏热冬暖地区北区内。见图1。我省2004年颁布《实施细则》时,考虑到我省夏热冬冷地区建筑节能工作刚启动,经验不足,且该地区建筑规模不大,规定了夏热冬冷地区节能设计按夏热冬暖地区北区节能要求执行。现在我省建筑节能形势发生了很大变化,经过10年的建筑节能实践,我省夏热冬冷地区已积累了丰富的建筑节能经验,已形成一批成熟的节能设计队伍,已具备条件执行夏热冬冷地区居住建筑节能设计标准相关规定。本标准对我省夏热冬冷地区的节能设计要求单独列出,不再按夏热冬暖地区北区节能设计要求执行。

  2.3制定福州市市辖区和厦门市更高的节能水平标准《实施细则》和现行两本行业标准是按节能50%水平规定了节能设计一系列措施和方法。《设计标准》对福州市市辖区和厦门市提出了节能水平更高的一系列技术措施,包括提高围护结构性能、通风、遮阳、绿化等,经过较科学的测算,与现行行业标准《夏热冬暖地区居住建筑节能设计标准》JGJ75相比,围护结构节能水平提高接近5%,辅以其它节能措施,总体节能水平接近60%。福州市市辖区指福州市的鼓楼区、台江区、仓山区、马尾区和晋安区。今后如有区划调整,则按调整后的市辖区范围执行。福州市市辖区和厦门市居住建筑节能设计执行更高节能水平是基于以下考虑:国务院办公厅以〔2013〕1号转发的国家发展改革委、住房城乡建设部制订的《绿色建筑行动方案》提出:“鼓励有条件的地区执行更高能效水平的建筑节能标准”;住建部颁布的《“十二五”建筑节能专项规划》要求:“有条件的地方要执行更高水平的建筑节能标准和绿色建筑标准”;《福建省建筑节能“十二五”专项规划》要求;“福州和厦门率先开展节能率65%的工程示范”。福州市是福建省省会,厦门市是计划单列市,长期以来建筑节能工作均走在全省前列,形成了一支较强的建筑节能科技队伍,经济发展水平较高,节能产业实力较雄厚,有条件执行更高能效水平的设计标准,为全省做出示范。为与绿色建筑工作相衔接,福州市市辖区和厦门市居住建筑节能设计按以下原则掌握:(1)执行本标准;(2)若不执行本标准,则可转按绿色建筑标准进行设计。即二选一设计,两者等同。

  2.4在现行行业标准基础上调整了墙体热工性能要求。现行行业标准《夏热冬冷地区居住建筑节能设计标准》和《夏热冬暖地区居住建筑节能设计标准》对所属气候区的外墙体性能有不同的要求,夏热冬冷地区根据建筑体型系数,要求墙体传热系数K=1.0~1.5(体型系数≤0.4时)或K=0.8~1.0(体型系数>0.4时),夏热冬暖地区北区要求K≤2.0,南区K≤2.5。《设计标准》考虑到南方地区建筑节能重点在于围护结构的遮阳与隔热,同时我省夏热冬冷地区(宁德、南平、三明)与夏热冬暖北区(福州、莆田、龙岩)接壤,其气候条件相近,以及我省夏热冬暖南区(泉州、厦门、漳州)与广州地区的差异,适当调整我省建筑墙体保温要求,统一规定我省各气候区的建筑墙体性能K≤2.0,其中,夏热冬冷地区当建筑体型系数>0.4时,则要求墙体K≤1.0。这样要求更切合我省实际,有利于标准执行和进一步推广自保温节能墙体技术。

  2.5提高对外窗的性能要求。我省围护结构中墙体与外窗相比,外窗的隔热与保温性能应更重要,是节能重点。《设计标准》编制时,适当放宽墙体性能要求,提高对门窗性能的要求,表1给出了我省各气候区(城市)外窗性能限值要求,与《实施细则》和现行行业标准相比,对外窗的传热系数和遮阳系数要求均有了较大的提高。

  2.6明确规定外墙体传热系数为平均传热系数。《设计标准》规定建筑外墙的传热系数和热惰性指标应考虑结构性热桥的影响,取平均传热系数和平均热惰性指标。《实施细则》对外墙体传热系数计算方法未明确,因此我省各地区对墙体传热系数取值不尽相同,有的取主墙体传热系数,有的取平均传热系数。《设计标准》附录C给出了外墙的传热系数和热惰性指标的计算方法。

  2.7合理控制窗墙面积比。普通窗户(包括阳台门的透明部分)的保温性能比外墙差很多,尤其是夏季白天通过窗户进入室内的太阳辐射得热也比外墙多得多。一般而言,窗墙面积比越大,则采暖和空调的能耗也越大。因此,从节约的角度出发,必须限制窗墙面积比。在一般情况下,应以满足室内采光、通风等要求作为窗墙面积比的确定原则。我省人们无论是过渡季节还是冬、夏两季普遍有开窗加强房间通风的习惯。一是自然通风改善了室内空气品质;二是夏季在两个连晴高温期间的阴雨降温过程或降雨后连晴高温开始升温过程的夜间,室外气候凉爽宜人,加强房间通风能带走室内余热和积蓄冷量,可以减少空调运行时的能耗,因此本标准在南、北朝向有允许较大的开窗面积。而对东、西向窗墙面积比限制较严,因为夏季太阳辐射在东、西面最大。不同朝向墙面太阳辐射强度的峰值,以东、西向墙面为最大,西南(东南)向墙面次之,西北(东北)向又次之,南向墙更次之,北向墙为最小,因此,严格控制东、西向窗墙面积比限值是合理的。表2给出了各气候区(城市)的窗墙面积比限值,总体上看比《实施细则》和现行行业标准更严格。设计建筑的窗墙面积比突破限值规定是允许的,但是为了满足建筑节能设计的要求,需进行建筑围护结构热工性能的综合评价。

  2.8对建筑设置凸窗提出限制要求。《设计标准》参考了《夏热冬冷地区居住建筑节能设计标准》JGJ134-2010中的强制性条文第4.0.5条和一般条文第4.0.10条内容,结合我省实际做了调整,对各气候区凸窗板传热系数系数限值作了规定,见表3。《设计标准》对《夏热冬冷地区居住建筑节能设计标准》规定的凸窗板的传热系数作调整,提出新的限值要求,主要基于以下几个考虑:一是我省居住建筑使用凸窗较多,凸窗热工性能薄弱,对建筑节能不利;二是我省建筑节能主要以隔热为主兼顾保温,同时建筑墙体节能以自保温为主,热桥局部采用无机保温砂浆的做法,经多年工程实践,证明该做法是切实可行的。三是凸窗侧板一般以钢筋混凝土形式出现,若按行标要求,则要使凸窗板传热系数不低于外墙传热系数限值[K≤1.0W/(㎡K)],保温砂浆厚度势必超过30mm,不利保温砂浆施工且易引发工程质量问题,故本标准调整了凸窗板的传热系数要求,同时采用“凸窗面积按照展开面积计算”等措施进行补偿。四是凸窗下底板,在其下底面进行保温砂浆施工难度较大,且该部位不受太阳辐射影响,其隔热性能能够满足要求,故不对下底板提出要求。五是在本标准在编制过程中、综合考虑各方意见,凸窗板保温太厚,比较难执行,建议设定凸窗板超过400mm的情况下做保温处理,旨在限制凸窗的过渡做法。经研究讨论本标准采纳该意见。本条在具体实施时,上顶板可以采用在挑出构件上方用保温砂浆抹灰,在侧板可以采用保温砂浆进行外保温处理。

  2.9结合住建厅(2012)48号文要求,对“综合评价”设置了比较严格的使用条件。节能设计应该综合考虑各方面的因素,做到各方环节节能设计均衡发展,才能保证其设计具有较好的技术和经济可行性。“综合评价”和“规定性指标”是平行的两种节能设计方法。《设计标准》提出了采用“建筑节能设计的综合评价”的一些前置条件,其目的在于避免设计人员过分“关注某一环节,而忽略其他环节”的现象,引导设计人员进行合理设计。

  随着能源资源的日趋紧张,我国建筑技术发展的趋势就是节能技术,节能技术的应用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一个城市建筑的水平。与此同时,造成北方地区冬季,城市的上空出现大量的雾霾,其主要来源是由于采用燃煤锅炉取暖所导致的粉尘以及有害的气体。与此同时,大部分地区出现了电力相对的过剩,这些都促进了供暖方式的变化。从传统的燃煤锅炉房供暖转变为大型的电动热泵以及燃气锅炉房和家用的燃气炉与电暖器等方式。

  首先采用集中的供热系统,无法进行计量以及调节。由于该方式主要利用供热的面积来收费,因此到遇到室内的温度比较热的情况时,通常用户都是打开窗户来散热,而不是采取关掉暖气的方式。鉴于使用无调节的供暖手段,当遇到节假日时,一些办公室以及教室等在夜晚依然供暖,住宅小区里,当主人不在的情况下也进行供热。这些都大大的增加了资源的消耗率,造成了资源浪费。

  其次在冬季,使用分散式的燃煤锅炉进行区域的供暖,这是导致空气中出现雾霾的主要来源之一,应该加大对这一方面的改造。

  最后在一些住宅小区里,已经开始使用电热直接供暖。作为高品质的能源,不应该最先考虑使用电热,这主要是因为供电的峰值与谷值之间存在着比较大差距,要考虑到蓄热的技术,与此同时还要考虑增加电力负荷来有效的调整相关能源结构。

  当前比较常见的方式是在热电厂之中,汽轮机进行抽气或者采用背压的排气,来进行热量的交换,从而将相关能量传递给热水,之后再使用热网相关输送来到达各个用户。对于热电厂而言,其主要使用比较高品质的燃料来进行热能方面的发电,因而具有比较高的能源转换率。然而其存在的主要问题是:(1)输送的距离比较远,在建立管道网线的初期所需要的投资比较高,其输送的相关水泵所消耗的电能占热量的3%到6%,因此具有比较高的维修以及管理方面的费用。(2)鉴于末端没有计量以及调节的有效方式,因此造成了28%到42%的热量方面的浪费。

  被动式太阳能采暖技术指的是合理分布建筑的朝向和周围的环境,科学的处理建筑的内部空间和外部的形体,正确的选择建筑材料和建筑结构构造,保证建筑能够在冬季有效的吸取和储存太阳能,从而减少其他能源资源的消耗。在通常情况下,可以将被动式太阳能采暖系统分为四种形式,直接收益式、附加日光间式、屋顶池式和集热蓄热墙式,这种划分的依据是不同的房间得热方式。

  目前应用最广泛的方式就是直接受益式;房间直接作为集热蓄热体而存在,在白天的时候,房间内的地面和墙体就可以吸收从南向玻璃窗中透进来的阳光;在夜里的时候,这些热量就会释放出来,提高或者维持室内的温度。这种方式只需要十分简单的构造即可,并且在安装和日常维护方面也比较的简单。这种方式可以密切的配合建筑功能,从而可以有效的立面处理建筑;需要注意的是,建筑应该朝向南偏东西30度以内,这是因为室内温度会有着比较快的上升速度,并且有着比较大的室内温度波动,从而有效的进行冬季集热。

  集热蓄热墙式就是将带有玻璃罩的蓄热墙体设置在向阳的一侧,它从实质上属于间接式的太阳能采暖系统,在墙体材料的选择方面,应该尽量选择有着较好蓄热性能的材料,比如混凝土、砖、土以及水等等。墙体将太阳能辐射之后可以将能量辐射到室内,对墙内表面空气形成加热的作用,同时,对流作用也可以起到升温的作用;最好将通风口设置在墙体的上下部位,这样就可以与室内冷空气形成对流循环,从而升高室内的气温。有着较广的应用范围:因为太阳能墙板在设计方面比较的简单,将它作为建筑的外墙,既美观又使用,自然受到了越来越多人的青睐,只要建筑需要辅助采暖、通风或者是让空气流动,都可以采用太阳能墙板。它的系统只需要十分简单的步骤就可以完成安装,只要墙体有开口或者不燃墙体的外侧都可以应用。

  这是一种由一个家庭一个用户自己独立的系统,能够一起解决供暖以及热水的供应等方面的问题,这种方法已经在欧美经过了几十的发展,积累了较为丰富的经验。在当前国内未广泛的推广以及使用该系统的主要原因是,我国历史以来均有燃煤为主要供暖方式,因此形成了必须要集中供暖的理念,而过去居民居住的面积比较狭窄,也相应的阻碍了这种方式的推广与使用。在另一方面则是由于人们过于依赖以往的住房分配体制,市政以及建筑过程中包含了对供热设备相关方面的投资,而家庭小型的燃气热水炉则需要个人进行投资,这也是影响其推广与使用的重要方面。然而随着时代的发展与社会的不断进步BD半岛,当前住宅小区已经不再以热电联产作为集中供热而对方式,而是使用天然气供热,这时家庭用的燃气小锅炉已经成为最为方便的方案,具有较大的优越性。

  通过上文可知,采用热电联产的集中的供热方式,应该最大限度的接入热电联产,而不可以采用别的方式。燃料的不同则应该选取较好的供热方式,燃煤要使用热电联产与集中供热,而采用集中供热方式则有些不合时宜,应该发展与之相适应的新方式。对于一些新建的小区,由于其距离热电联产热网比较远,因此建立集中供热系统则对其而言不太合适,应该采用家庭型的燃气锅炉。从政策上而言,应该加大被动式太阳能采暖技术,有效的节约资源,减少对生态环境的污染。对于城市中,主要采用燃煤炉进行取暖的用户,则可以对其推广空气热泵与蓄热电暖器方式,这是由于其通常带有辅助热源。与此同时,相关部门还可以在电费上面给予一定的优惠,对于电暖气设备也可以给予一定的补贴。

  最后相关部门禁止使用各种类型的电热锅炉集中供热的方式,对于一些电热膜以及电暖器等也可以给予限制,不能够为了有效的增加用电的负荷而盲目的推广直接电采暖方式。当前国内电力系统最大的阻碍是峰值与谷值只差,使用直接电采暖并不能有效的减少峰谷差值,需要大力推广热泵相关技术,不断提高高效率的供热以此来最终解决用电负荷问题。本文主要介绍了房屋建筑工程供暖方式,希望可以提供一些有价值的参考意见。

  [1]冯国会.城市住宅建筇供暖方式的分析[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2011,2(12):134——136.

  [2]杨明岳.关于房屋建筑工程中暖通设计的思考[J].山西建筑,2012,2(32):123——125.

  [3]刘计伟.浅谈工厂厂房建筑设计中的暖通设计[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2011,2(15):67——70.

  [4]李先瑞等.我国建筑供热采暖的现状及问题分析[J].区域供热,2010,5(1):23——24.

  [5]江亿.华北地区大中城市供暖方式分析[J].暖通空调,2011,6(4):15——16.

  【引言】近年来,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高速发展和土地的不可复制性,导致了建筑用地的价格不断上升;加上房地产开发商为了商业利益,追求利润空间的最大化,从而使建筑呈现出高层或超高层现象,在居住区间距规划上,为了节约土地缩小了楼距的日照空间,从而影响了居住建筑的日照时间。特别是居住在位于寒冷或严寒地区的住宅,日照问题就尤为突出。

  在我国,人们很早以前就懂得把房屋建成座北朝南方向。我国的冬季因为太阳高度是向西南方向偏移,房屋建成座北朝南可以使阳光直接照射入屋内,使室内暖和而明亮;而在夏季的时候我国的太阳都是自正东移向正西方向,房屋建成座北朝南可以使阳光照不进屋子里,从而达到了夏凉的目的。

  目前,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高速发展,城镇居民的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对居住环境舒适要求也在不断提升。由于土地的不可复制性,建筑用地的价格不断上升等原因,从而导致了居住建筑内日照严重不足。本文通过分析了影响我国居住建筑日照的主要原因,同时分析了阳光对人类的作用,提出了通过以合理居住规划设计,来达到优化居住建筑日照的目的。以其对建筑设计者有所帮助与启迪。

  日照对人体的作用:当阳光照射到人类皮肤上,可使人的体内生成维生素A。而儿童如果缺乏维生素A,就很容易患上佝偻病。老人则更容易骨质疏松。阳光还可以杀灭室内的有害细菌,净化室内空气,它能使人们避免传染多种疾病,尤其是呼吸道传染病。因此,人们在给自己选择住房时,都非常重视室内能不能照射到足够的阳光。

  目前,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高速发展,无论是从商业角度还是土地节约出发,都要求建筑师在住宅规划设计与室内日照之间寻求一个最佳的设计方案,如何才能通过住宅规划设计的手段,从而达到优化居住建筑日照的目的?这是每个建筑设计师所面临难题。居住建筑日照条件,无疑是人们首先衡量居住环境舒适的重要标准之一。在现代居住建筑中如何才能使住宅室内获得更多日照,是居住区规划者必须正视的一个重要课题。

  近年来,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高速发展,建筑用地的价格不断攀升;加上开发商为了商业利益,追求利润的最大化,从而使建筑呈现出高层或者超高层现象,在居住区规划考虑上就尽量在压缩楼与楼之间的间距,从而影响了居住建筑的日照时间。

  因为经济利益方面的因素,投资者在楼盘开发前所考虑的问题是:如何才能在现有的土地上建造出更多面积的建筑?如何才能使投资有最大利益的回报?因为商业利益的考虑,而忽视了居住建筑日照的重要性,忽视居住建筑对日照的基本要求以及人体对日照环境舒适度的要求。

  由于现代城市建设的高速发展,人口大量向城市集中。导致城市建设用地普遍紧张。为了节约用地,建筑呈现出高层或者超高层现象。于是楼与楼之间的互相遮挡便成了影响建筑日照主要因素之一。楼与楼之间的距离(被称为日照间距)安排,成为居住区规划设计最头疼的问题,既要考虑投资者的利益,又要考虑人们对居住日照环境的要求,事实上,在大、中城市的居住建筑设计中,很多情况下建筑物的布置都是在见缝插针,为投资争取尽可能多的利益空间,居住日照问题日夜突出,其环境因素也就可想而知。

  目前我国经济发展的速度以及有限的国土资源,使得建筑师在进行居住建筑规划之初,就必须充分考虑到节约土地。对于居住建筑日照环境的要求,需要建筑师在进行居住建筑规划最初,就要预留足够的日照空间。从节约土地与日照要求之间相互矛盾和相互制约,必须寻找出两者之间的平衡点,从而设计出良好的居住建筑日照环境。

  在我国,人们很早以前就懂得把房屋建成座北朝南。因此建筑朝向的选择就相当重要,建筑朝向涉及到气候条件、地理环境、建筑用地情况等。建筑朝向选择的总原则是:在节约用地与保证开发商的利益前提下,要在冬季能争取较多的日照,在夏季避免过多的日照。

  所以居住区规划设计之初,设计者必须对建筑朝向进行详细地分析,选择最适宜的朝向BD半岛,合理的朝向不但可以改善室内日照环境,还可以减小建筑物之间的间距,从而提高建筑密度,达到节约土地与房地产商的投资目的。

  通过分析,我们了解居住朝向设计对居住建筑日照的影响。那么,正确的窗户、阳台设计对居住建筑的日照,同样十分重要。优良的窗户、阳台设计不但可以使室内的日照环境锦上添花,还可以合理的利用室内的每一寸空间。如客厅与阳台相结合不但提升了室内日照环境还增加了客厅的使用面积,同时也开阔了主人的视野,拉开窗帘就能一览高层给人们带来的视觉享受。

  【结束语】通过对影响我国居住建筑日照的原因分析,从节约土地与日照要求之间,我们找出两者之间的平衡点:选择合理的朝向不但可以改善室内日照环境,还可以减小建筑物之间的间距,从而提高建筑密度,达到节约土地与房地产商的投资目的。优良的窗户、阳台设计不但可以使室内的日照环境锦上添花,还可以合理的利用室内的每一寸空间。

  [1]王晓临.段永辉城市规划管理中的日照问题浅析[期刊论文]-城市规划2006(9)

  [2]黄农.姚金宝.瞿伟确定住宅建筑日照间距的棒影图综合分析法[期刊论文]-合肥工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1(02)

  [3]李旭光.城市居住区日照的认识误区及对策[J].住宅科技,2005,(1):.

服务热线
020-666666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