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D半岛【UAS】公共交通为导向的高层综合体设计——以昆山高新区世纪大厦双塔为例
浏览次数: 发布时间:2023-12-16 23:09:13

  BD半岛原标题:【UAS】公共交通为导向的高层综合体设计——以昆山高新区世纪大厦双塔为例

  以商务中心、商业中心为主要功能的站点均采用高强度开发的模式,平均容积率为9.0~ 10.5。综合相关案例研究、实际建设经验,按照总规及控规要求,本地块开发强度应控制在5.0以内。面向轨道交通站点进行高强度开发,实现轨道交通周边用地利用最大化,在有限的地块规模内,超高层建筑可较好地满足要求。在原有规划基础上,地块建筑高度控制在150m以内。

  基 地 位 于 江 苏 省 昆 山 市 高 新 区 前 进西路南侧、体育场路西侧,总用地面积为20245m2,用地性质为商业办公。场地东西向约209m,南北向约101m,东侧高、西侧低。建设内容涵盖A、 B座办公楼, 1号、 2号配建楼,室外廊架及地下室。前进西路的地下正在建设的昆山地铁S1线,西接苏州市区,东连上海轨道交通网,是1条跨市又跨省的地铁线。其中,文化艺术中心站点位于世纪大厦的东北角。

  1)落实总规与西部副中心的建设要求,沿前进西路打造“现代服务集聚轴”。将昆山高新区作为西部副中心重点打造,以科教、行政、文体为核心功能,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加强公共服务能力、完善商业服务功能,优化生态休闲功能。

  2)借助S1线的建设发展契机BD半岛,有效促进前进西路沿线用地结构和开发强度的调整,提高沿线线的建设将压缩区域“时空距离”,促进文化、人才、学术、技术交流以及人口迁移,缓解中心城市压力。

  3)重塑城市形象,修补城市天际线,符合西部副中心的城市形象定位。基地周边文体商务等公共建筑高度偏低,江南生活荟商业中心、娄江实验学校、昆山市第一中学的平均建筑高度约15m,而昆山文化艺术中心与昆山市体育中心的平均建筑高度为40m,仅有昆山市政府办公楼、联通营业大厅高度较高。与城市副中心的定位相比较,整体天际线)补足西部副中心公共服务配套设施,提高公共服务等级,形成东西互动的“双核”结构。通过对前进西路沿线主要商业服务集群提取和大数据抓取,分析得出东部人民路城市主中心的配套设施密集度和活力值远高于西部副中心。西部副中心的公共服务配套建设呈数量少、等级低的特点。

  世纪大厦试图打造昆山西部城市副中心的“中央活力区”标志性空间节点,设计强调功能混合和空间组合,使各种功能在不同空间内相互渗透,服务于不同需求的人群,包括高利润产业的从业人员、购物消费群体、居民及游客。结合公园、广场、景观廊道等以步行为主导的场所,创造出宜人的半室外空间,模糊室内外边界,让人们在建筑内外均可舒适地到达不同的功能空间。设计着力打造超高层综合体BD半岛,既提升区域整体价值,又彰显城市副中心的形象地位,形成城市特色空间,加强人群的体验及感受,提升城市整体活力。建筑以大气、端庄的形象示人,处处体现以人为本的设计理念,创造优良的办公环境,充分利用地下广场串联商业公共空间,营造活力开放的园区体验。同时,在设计中融入昆山文化以传承地域文脉精神。

  多种功能混合可提升社区的活力和宜居性。地下空间进行商业开发且与地铁站点连通,加强轨道站点可达性的同时提高商业价值。设计强调水平功能及垂直功能的混合利用,同时考虑不同功能空间的使用时间在一定范围内的重合,提高空间利用效率,促进不同人群的交往,为社区带来人气。地下空间与地铁站点同层连通,地下1~ 3层为商业和停车空间,地上以办公空间为主,将共享、休闲功能相结合。景观中庭位于空中连体楼层的下部,是避风挡雨的灰空间,其内部可组织全天活动,布置多样化活动空间和设施,延长区域活动时间,为社区提供宜人的场所。

  地上1层为入口大堂及商业空间, 2层为商业共享空间, 3层为办公空间, 4层设员工餐厅, 5层设员工活动健身区,包括羽毛球场、健身房、活动室等, 6层主要功能为会议接待, 7~ 10层为低区办公, 11层为避难层, 12~ 20层为中区办公, 21层为避难层,22~ 29层为高区办公。将健身房、活动室、会议中心等从地面抬升至空中,有效减少建筑基底面积,将更多的地面空间留给公共活动使用,同时为大空间创造良好的视觉景观效果。双塔的标准层高度各异,采用不同的核心筒布局,但均为无走廊的大空间开敞式办公模式

  通过标志性高层双塔建筑提升面向“中央活力区”的城市形象,结合轨道站点的高强度开发打造地标建筑。在满足北侧住宅小区日照要求的前提下,形成西高东低的空间格局,西塔高度控制在140m以内,东塔高度控制在70m以内,共同组成该区域新的双塔超高层建筑,形成高低起伏的城市天际线。

  利用建筑高度优势,在视野上创造多维度的塔楼景观。基地南北两侧的建筑均已建设完成,但高度较低,为塔楼创造出良好的观景视野,向南为水景,向北为城景。向南远眺可将娄江自然景观纳入眼帘,而北侧紧邻繁忙的前进西路、文化艺术中心和体育中心,拥有现代化城市景观。东西两侧均为待建设用地,绿化环境优越。

  将地下1层的地铁出入口与建筑空间连通,实现通勤无缝衔接。在地面上设置多层连廊,打造起伏错落的连廊系统,形成立体步行空间,加强不同建筑、地块之间的连通。不同地块通过连廊连接,强调了空间的连续性,为人群步行提供空中走廊。连廊系统连接多类型公共空间,从东向西分别连接地铁站点、户外商业、下沉广场、休闲阶梯、滨水公园及过街天桥。连廊打破用地限制,跨越红线将不同性质的地块连接,并在两侧设置活动设施,提高吸引力和使用率,创造多样化活力空间。

  沿街立面采用富有立体感、可开启的铝板幕墙与玻璃幕墙,虚实变化,共同打造富有时代感的活力办公楼形象, 2栋塔楼相对的立面采用浅黄色贴膜玻璃幕墙,与沿街幕墙形成对比。

  沿街立面突显昆山特有的文化特征,将山水融入建筑立面设计,增强文化底蕴、提升片区魅力。立面设计传达2个内涵:①水乡聚落 水乡聚落恰似山水文明的宝藏,依山而建层层向上不断攀升,亦有节节高升的辉煌;②山水环绕 玉山有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山水画呈现出玉山的记忆,环绕建筑映现出“玉山雅集”的胜景。

  连廊整体形态高低错落,自东向西延展,采用三角形钢桁架,既作为结构,又作为表皮分隔,形式轻盈灵动。利用完整的廊架塑造高度连续的街道空间,增强前进西路沿线的可识别性。廊架有防雨功能,顶部阳光防水板收集雨水汇集到主钢结构下端的不锈钢水沟,顺着主钢结构梁方向有组织排向地面。廊架侧面是风动幕墙。

  项目设计体现出科学性及可持续性,把握交通红利,有效地利用区域生态优势,采用先进可靠的技术材料和结构形式,注重集约用地,优化交通组织,最大化景观资源,为昆山市提供高效的多功能办公建筑、舒适的生活环境、活力开放的商业空间,打造富有城市特色空间记忆的地标性建筑。

  :[1]邵婧,高梦格,高裕江 .TOD 时代超高层综合体接驳空间模式探索 [J]. 建筑与文化, 2022( 9):84-86.

  [2]施佳荣,张能恭BD半岛,梅小燕,等 .TOD 模式下轨道交通站点周边空间规划策略——以宁波市前殷区块轨道收储城市设计为例 [J]. 浙江建筑, 2022, 39( 4):1-5.

  [3]张琳,王红卫 . 基于 TOD 视角的车辆段综合开发商业配套设计策略研究 [J]. 华中建筑, 2022, 40(8):141-145.

服务热线
020-666666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