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D半岛北京城市副中心這十年︱綠色畫卷在大運河畔徐徐展開
浏览次数: 发布时间:2024-02-03 10:02:25

  BD半岛人民網北京1月31日電 (記者李博)今年是京津冀協同發展戰略實施10周年,記者從1月30日通州區召開的京津冀協同發展十周年主題宣傳活動綠色發展專場新聞發布會上獲悉,作為北京新“兩翼”之一,綠色發展是城市副中心最鮮明的底色,是副中心生機勃發的最好標志,經過十年發展,一幅藍綠交織、清新明亮、水城共融的美麗畫卷在大運河畔徐徐展開,成為新時代美麗中國建設的縮影。

  近年來,通州區緊緊圍繞北京城市副中心戰略定位,堅持減量發展和高質量發展並舉,境域內綠色空間布局不斷優化。北京市通州區園林綠化局副局長高瓊介紹,截至目前,通州區森林總面積已達45.79萬畝,森林覆蓋率33.70%,人均公園綠地面積18.75平方米,公園綠地500米服務半徑覆蓋率91.24%,城區綠化覆蓋率50.95%。

  城市副中心“兩帶、一環、一心”綠色空間格局基本形成,東西部生態綠帶初現雛形,環城綠色休閑游憩環逐漸閉環。400余公裡綠道橫貫南北,8個萬畝森林組團串聯東西﹔4萬平方米屋頂綠化、20條風景林蔭路,促進區域綠化美化提檔升級。截至目前,通州區已建成國家森林鄉村22個,首都森林城鎮4個,首都綠色村庄12個,森林村庄8個,花園式社區8個,實現了百姓出門“300米見綠、500米見園”的目標。

  據統計,城市副中心林地、綠地、濕地年碳匯量已達50.2萬噸。同時啟動了節水型綠地建設試點,推動園林綠化垃圾減量化應用試點,副中心濕地保護率已躍升至全市第三。通州區已建成並對外開放各類公園51處,生物多樣性保護成效顯著,已累計建成保育小區49處,發現外來物種55種,監測到野生鳥類365種,其中國家一級保護鳥類15種。

  北京城市副中心不斷推動生態環境保護和生態文明建設邁上新台階,通州區生態環境局二級調研員劉志平介紹,2023年,通州區細顆粒物(PM2.5)累計濃度為38微克/立方米,與社會經濟活動和擴散條件水平相似的2019年相比,同期下降8微克/立方米。可吸入顆粒物(PM10)、二氧化氮(NO2)、二氧化硫(SO2)濃度分別為69、32、3微克/立方米,較2019年分別下降11.5%、23.8%、40.0%。全年扣除沙塵影響,累計優良天數267天,較2019年增加41天。2023年,通州區8個國市控考核斷面水質均值均達到Ⅳ類及以上。

  城市副中心不斷完善氣候投融資體制機制建設,氣候投融資項目庫初步建成,截至目前入庫項目累計146個,其中減緩項目51個、適應項目95個,涵蓋可再生能源發電、低碳交通、降低工業過程排放、節能技改和綠色建筑等領域,總投資金額約1601.55億元,預計將實現碳減排129.98萬噸。

  在京津冀生態共建協同發展方面,劉志平說,通州區編制通廊污染聯防聯控實施意見,明確大氣污染防治等7大領域20余項重點工作任務﹔推進與河北廊坊北三縣生態環境保護標准統一,三河市2018年以來新建和改建4座累計24萬噸規模污水處理廠,目前排放均已達到北京地方標准。

  當前,北京城市副中心正加速建設國家綠色發展示范區,通州區住建委副主任王練雄介紹,通州區已形成綠色城市“10+4+6”規劃實施模式,“10”是綠色建筑、綠色能源、綠色交通、綠色金融、無廢城市、水系統、生態環境、農業農村、綠色科技、綠色治理十大領域﹔“4”是政策體系、指標體系、標准體系、管控體系四大體系﹔“6”是綠色行政辦公區、綠色商務服務區、綠色文化旅游區、綠色綜合交通樞紐、綠色家園社區、綠色特色小鎮六大特色示范展示區。

  王練雄說,城市副中心綠色建筑執行標准全市最高BD半岛,全面實現新建建筑100%達到二星級綠色建筑標准要求,新建公共建筑100%執行三星級綠色建筑標准BD半岛。截至目前,三大建筑、新光大中心等84個項目獲得綠色建筑評價標識,總建筑面積1241.16萬平方米﹔其中二星級建筑面積507.19萬平方米,佔比41%,三星級建筑面積644.08萬平方米,佔比52%。

  “我們推動綠色建筑與超低能耗建筑、近零碳建筑、健康建筑融合發展,截至目前,實施超低能耗建筑約34萬平方米,建成全國能源行業首個近零碳(能耗)項目——副中心智慧能源服務保障中心,在行政辦公區二期160與169地塊試點建設“雙零”建筑(近零能耗、近零碳排放),北京市首批集中供地高標准商品住宅項目執行綠色三星級、超低能耗和健康建筑三項建筑標准。”王練雄表示。

  新型綠色建造方式在城市副中心全面鋪開,北京市重點工程綠色施工比例達到100%。重點項目廣泛採用裝配式建筑,新建保障性及政策性住房全面採用裝配式建筑BD半岛,行政辦公區一期裝配式建筑佔比80%以上,二期100%採用裝配式鋼結構。2023年初至今,通州區裝配式建筑佔新建建筑比例達到60.12%。同時試點並推廣垃圾減量化和資源化利用技術、預制裝配技術等一大批綠色施工技術,還在副中心重大工程項目中集中試點了工程總承包、建筑師負責制等創新方法,形成了副中心特色的集約化綠色管理方式。

  在保証防洪安全前提下,城市副中心充分挖掘歷史文化,打造兩岸景觀,建設慢行系統,提高親水性和開放性,形成連續貫通的生態化濱水岸線和高品質濱水空間。北京市通州區水務局副局長劉振鋒介紹,“十四五”期間加快實施通惠河二期、蕭太后河、玉帶河等骨干河道景觀提升及生態修復工程,2020年溫榆河、北運河水質主要指標為IV類,高於水功能區劃V類要求﹔通州區3個重要水功能區全部達到水功能區劃標准。

  通州區大力推進城鄉污水處理設施建設,目前建成碧水、河東及張家灣再生水廠等污水處理設施166座,污水處理能力約57.41萬噸/日,污水處理率由2015年67.2%提升至2022年94.5%。河東資源循環利用中心一期已進入商業運行,與河東再生水廠構成10.8萬噸/日的污水處理規模,滿足副中心東部地區需求,實現了鄉鎮級污水集中處理設施全覆蓋,基本實現建成區污水全收集全處理。2020年-2023年污水管線累計完成748.32公裡,再生水管線累計完成45.19公裡,339個村庄完成生活污水治理。

  北京通州區獲批第二批國家海綿城市建設試點城市,經過近8年建設,總計完成試點區海綿城市項目125項,4萬余居民受益。截至2023年底,城市副中心海綿城市建設達標面積為29.9平方公裡。到“十四五”末,城市建成區50%以上面積將達到海綿城市標准﹔到2035年,海綿城市達標比例將達到80%以上。

  2019年10月3日,通州城市段11.4公裡旅游通航﹔2021年6月26日,北京段40公裡及河北廊坊段22公裡分別通航﹔2022年6月24日,京冀段全線62公裡互聯互通試驗性通航。北運河通航讓北京市第一次出現航道和航運,第一次出現市內水路運輸,京冀互聯互通標志著北京第一次出現跨省際航道及水路運輸。

  人民日報社概況關於人民網報社招聘招聘英才廣告服務合作加盟供稿服務數據服務網站聲明網站律師信息保護聯系我們

  人 民 網 股 份 有 限 公 司 版 權 所 有 ,未 經 書 面 授 權 禁 止 使 用

服务热线
020-66666666